坐洋五珍品:1890、1893、1928、1885、1910共五枚,但属1890较少,当属第一珍。
坐洋银元,其实是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它是清朝末期在中国流通的外国货币之一,因为图案上的人物是坐着的,因此也被称为是坐洋银元。坐洋,区别于站洋,因为银币的正面铸有坐着的不列颠女神而得名,站洋的那个人是站着的。
坐洋也称坐人儿、法光、七角(因为这种银币正面所铸的自由女神坐像头上的花圈有光芒七束)。根据1952年在人民银行内部出版的《银元图说》,其正式名称应为安南银元。坐洋属于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元,是清末在华流通的外国银元之一。
从1885年开始至1928年停铸,一共三十多枚。总共发行35种。普通的重量27克成色90%,其中:加重版1885-1895共9枚,重量是27.215克,1895-1928年公26枚,重量是27克。其中1890年加重版很稀少,共发行一万余枚。
坐洋银元的来源:
银元正面希腊自由女神坐像,这也是“坐洋”得名的原因。坐洋的前身为法国政府在交趾支那(南部越南政权)于1879年开始铸造10仙的交趾支那(cochin china)银币。时至1885年,法属安南政府为抵制墨西哥银币及美国贸易银币,于1885年开始铸造一元银币。
由于坐人开始铸造无论从成色及重量(27.215克,90%成色,1885年-1895年制规格,被称为加重坐洋)上都优于鹰洋,很快就占领了统治地位。也正因为其纯重高于墨西哥鹰洋(27克),多有藏匿及熔化者,故不能流通。
于1895年将重量减低,将一元坐洋的重量由原来的27.215克减至27克。也正是因为其成色高重量足,晚清以至民国,在中国南部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沿海以及国内大部分商贾聚集地通用。
一元坐洋于1928年停铸,随后于1931年以谷物女神头像重新开铸了1元,其的设计图案、重量已和原先的坐洋迥异,人们习惯上仍然称其为坐洋,但须折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