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诚轩2022年春拍 机制币项目TOP10
2022-08-26 12:08:45 1256
  • 收藏
  • 管理

    Lot 2562

    本拍品需办理特别竞买登记手续

    癸卯奉天省造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银币样币/PCGS AU55

    估价(人民币):估价待询

    成交价(人民币):46,575,000

    简介

    1903年癸卯奉天省造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银币样币一枚,K-931I/LM-486,奉天制造银圆总局雕模试铸,泉界习称“奉天一两”,彼时因“圆两之争”币制未决,仅试铸未发行;奉天一两样币自光绪三十年(1904)首次见诸公开报导为世人所知,距今近一百二十年孑然一品,遗世独存,毫无疑问位居中国机制币大珍之首;样币雕刻工谨,铸模深峻,底版银光莹亮,颇具类镜面观感,虽设计风格与同时期量产的“圆”制奉天七钱二分银币相类似,但币文楷书更为瘦硬有神,龙身更加粗壮威武,气势恢宏,见之忘俗;此样币收录于国内外多种机制币权威目录,出版繁多,著录累累;拍品1952年在香港出现,张璜以拓图经马定祥鉴定为真品后,2000美元售与著名收藏家耿爱德(E.Kann),1971年耿爱德藏中国钱币拍卖会上,被美国富商古德曼(Irving Goodman)以3000美元收入囊中,1991年古德曼藏中国钱币付诸拍场,资深钱币收藏家张秀青以18.7万美元竞得,创其时中国钱币最高成交纪录,2010年,上海收藏家周大为斥巨资,将其捧回故里,正是这些顶级藏家的薪火相传,让此枚绝世遗珍不坠生死轮回,与日月同辉,PCGS AU55;另附PCGS封装耿爱德、古德曼专场拍卖会展签
    评级编号:31076628
    来源:耿爱德(E.Kann)、古德曼(Irving Goodman)、张秀青、周大为递藏
    出版:1、《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 Gold Silver Nickel & Aluminum),页328,图931Ⅰ,耿爱德(E.Kann)著,自费出版于美国洛杉矶,1954年
    2、《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 Gold Silver Nickel & Aluminum),页328,图931Ⅰ,耿爱德(E.Kann)著,美国纽约Mint Productions出版公司,1966年
    3、《中国银圆及银两目录》,页56,图94,张璜编著,香港钱币公司,1981年
    4、《中国钱币目录》,页144,图433,徐祖钦编,新光邮钞杂志社,1990年
    5、《中国近现代铸币图说》,页190,图406,邱思达编著,中国书店,1991年
    6、《中国金银币目录·清朝民国篇》,页165,图486,林国明著,马德和钱钞有限公司
    7、《中国货币图录》,页66,图FT11,张惠信编著,台扬出版社,1992年
    8、《中国历代金银货币通览·近代金银币章卷》,页486,图782,董文超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经济导报社,1993年
    9、《中国货币史话》,页169,图FT11,张惠信著,台扬出版社,1994年
    10、《中国钱币目录·机制币部分》,页54,沈宏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11、《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八卷》,页519,图2467,叶世昌、郁祥桢、钱杰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12、《中国近代金银币图典》,页225,图684,李晓萍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钱币学大师马定祥》,页47,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编印,2003年
    14、《中国银币图录》,页116,图498,许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15、《中国近代机制币精品鉴赏》,页13,图01,周迈可、孙浩编著,爱秀集团&东亚泉志,2010年
    16、《中国近代机制币精品鉴赏》,页7,图02,周迈可、古富、史博禄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17、《百年银圆》,页39,图I-6-10,孙浩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18、《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中译本,页486,图931Ⅰ,耿爱德(E.Kann)著,钱屿、钱卫译,金城出版社,2013年
    19、《中国金银币目录》,页165,图WS0596,王春利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20年
    20、《中国银圆谱》,页166,图1018,鲁昊、邵明泉、冷涛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
    21、《中国机制银圆目录》,页84,图FT.1,周沁园、沈雪明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
    22、《中国近代机制金银币目录》,页219,图486,林国明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
    纪录:1、1971年6月18-20日美国洛杉矶Schulman Coin & Mint公司“耿爱德藏中国钱币及其他钱币”专场拍卖会,拍卖品第1065号,成交价:3000美元
    2、1991年6月3-4日美国苏佩里欧邮币公司(Superior Galleries)“古德曼珍藏中国钱币”专场拍卖会,目录封面拍卖品第1561号,成交价:18.7万美元
    展览:第一届中国国际钱币(北京)展销会,“中国钱币之王·中国龙银大珍之首—奉天癸卯一两”专题展,北京国萃苑艺术品交易中心,2015年5月22-24日

    绝代三品之首-奉天癸卯一两
    孙 浩
    历代以来,制钱的铸造销毁权在政府,人民私铸私毁照律治罪。银货的铸造,政府从不干涉;以至于银锭形状重量成色及名目称谓各随其地,与国家无关。银圆盛行取代银两后,情势有了变化。政府有财力购买土地兴建厂房招聘工匠,自国外进口机器开办新式工厂,民间力有未逮。
    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二月盛京将军依克阿唐以该省制钱短缺,凭帖易遭伪造常生流弊,奏请设局制造银圆获准。经考察后在大清入关前的龙兴之地奉天(今沈阳)设厂。二十三年(1897)六月初九,“奉天机器局”开铸。工厂章程仿湖北办理,机器及模具来自德国苏勒与奥图两厂,此为奉省机器造币之始。奉局开工之初除造军械弹药兼造银圆,不数年庚子事变沙俄进据,全局毁于兵焚。后经交涉索回重建,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1903)重新建厂,当时机器不敷使用,添购后与机器局分开改设“制造银圆总局”,次年日俄战争爆发,奉天银圆局再度被俄军强占,隔年始交还。同年户部奏请裁减各省银圆局,奉省亦在列。
    停造后不数年市面银圆开始短缺。光绪三十三年(1907)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奏准恢复开办。此时清廷将奉天、吉林、黑龙江改为行省,由徐世昌担任总督,徐将奉天、吉林两局合并成“东三省银圆制造总局”,币铭为“东三省造”。宣统二年(1910)户部整顿币制,造币权收归中央,造币总厂设置于天津其余改分厂。奉局历年所造银币中有枚充满传奇色彩的大珍,即大名鼎鼎的“奉天癸卯一两”。
    名列中国银币大珍之首的奉天癸卯一两,是中国货币史上著名“圆两之争”下的产物。当时朝廷各部与封疆大臣为本位币重量应定库平七钱二分或一两各执己见,电讯交驰相持不下争论多年。主张采用民间盛行已久的外国银圆七钱二分规格为标准者,是以度支部尚书载泽与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盛宣怀为主的帝党;坚持恢复传统银两制的,是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张之洞等以慈禧太后为后盾的后党。两派相争多年,主张制定“两”为单位的保守势力暂居上风,因此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1903-1908)间,无论是中央或地方,都曾进行试制以两为单位的金银币,奉天机器局所造而藏家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癸卯一两”即其中之一。
    当时大乱甫定百废待举,商民元气未复而市面银钱俱缺,奉省当局认为币制混乱有待整理,因此将造币厂与造军械的机器局分开,单独设立奉天制造银圆总局,中央与地方都酝酿整顿圜法的情势下,奉省筹划了奉天癸卯一两的试制。
    奉天癸卯一两最早见诸记载是在中国要参加次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圣路易斯市举办的《路易斯安那购入百年博览会中国参展藏品目录》(Catalogue of the Collection of Chinese Exhibits at the Louisiana Purchase Exposition, St. Louis, 1904),这本由中国海关出版的目录上,奉天省海关牛庄口(Newchwang)展项内(当时奉天尚未设立关口),载有奉天造币厂“尝试制作了一两银币,因不受欢迎在未流通前即取消。”(An attempt was made to introduce the silver tael coin, but met with disfavor, and was withdrawn before circulation.)中国机制币大师耿爱德在其1954年出版的钜著《中国币图说汇考》第328页转述以上内容。经查阅《海关十年报告》,晚清营口商业交易主要以过账用的虚银两“过炉银”为往来的结算单位,市面通行的除本地奉天造大小银币外,以鹰洋、站洋、北洋造与日本龙银等壹圆型银币为大宗;此外充斥洋商及本地发行的票帖,旧式制钱被大量销毁,由奉天与吉林的造币厂改成铜元。显而易见,一两重的银币没有需求。
    耿爱德特别提到他多年来不遗余力追求此币,非仅他本人,即使志同道合的华籍藏友也无缘见其踪影。直到1952年10月由香港钱币研究会会长张璜转来一张清晰的拓片并索价美金2000元,才辗转纳入收藏。据悉在此之前,张璜是先将拓片寄上海请马定祥鉴定为真品无疑后耿氏即购入。马老并在拓片上钤“希世之珍”“定祥审定”二印。此币奉天的英文拼法为FEN-TIEN,与七钱二分上的 FUNG-TIEN不同,汉语拼音在当时并无统一标准,不能视为错误。奉天癸卯一两在见诸记载后近半世纪,世人方识得其真面目,迄今仍为孤品。
    耿爱德逝后遗藏分批拍卖,奉天癸卯一两在1971年6月18-20日举行的第一场,成交价为美金3000元。二十年后的1991年6月加州《古德曼中国钱币集藏》(The Irving Goodman Collection of Chinese Coinage)专场拍卖会上,奉天一两以美金35000元起拍,为该场次两千项出品中最高者。经过激烈的竞拍,最后以含手续费一成的总价美金18.7万元成交,创下中国钱币在国际拍卖会上的纪录,落槌后在场人士全体起立鼓掌。得标者系代表台北鸿禧美术馆举牌,据经纪人事后透露:委托人志在必得,授予竞价权限为美金50万元。中国钱币以往在国际上标价偏低,究其原因是早期国人富裕程度不足,无力将珍贵文物购回,近来形势扭转,流失在外的国宝级古玩珍宝陆续回归。此中国银币大珍之首的奉天癸卯一两在收藏二十年后于2010年易手,当时对外未透露价格。时光荏苒,2022年奉天癸卯一两光芒照耀北京震撼收藏界,王者恒久远,珍宝永流传。


     Lot 1800

    本拍品需办理特别竞买登记手续

    民国十六年张作霖戎装像背龙凤黼黻图伍拾圆金币样币/PCGS SP64

    估价(人民币):3,800,000-5,800,000

    成交价(人民币):34,500,000

    简介

    民国十六年张作霖戎装像背龙凤黼黻图伍拾圆金币样币一枚,LM-1031,此币系张作霖主政北洋政府时期拟实行货币金本位制构想下的产物,由天津造币厂试铸,未发行,国内外机制币权威目录中,均将其珍罕度列为最高级;拍品以纯金坯饼制作,币模刻工精湛,压印力道十足,正面人像浮雕极具立体感,背面龙凤黼黻图细节淋漓尽致,制作精美绝伦,堪称中国近代铸币史巅峰之作;拍品源于2008年8月香港钱币拍卖会(Baldwin-Ma Tak Wo)拍卖品第1343号,是五十余年来出现的三枚金币实物之一,另外两枚分别是:1993年刊载于中国人民银行编著《中国历代金银货币通览·近代金银币章卷》第87页,为国家公藏,2012年11月邦瀚斯(Bonhams)香港拍卖会拍卖品第500号,出自张作霖家族后裔,来源明确;此外,1971年耿爱德藏中国钱币专场拍卖目录中刊载一枚,拍后不知所踪,且图片模糊无法比对,与此同时,其拍卖目录说明中还提及意大利驻华公使齐亚诺曾获赠一枚,下落不明,此二枚金币与本拍品之间可能存在重复关系,所以,综合目前所见实物及其他线索,此枚金币的存世量应为三至五枚;拍品一直以来都是泉界公认最为珍罕的中国机制金币,更以“民国币王”享誉世界,收藏价值不可估量,PCGS SP64
    出版:《中国机制银圆目录》,页259,图RC.1,周沁园、沈雪明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
    纪录:2008年8月28日香港鲍德温-马德和(Baldwin-Ma Tak Wo)钱币拍卖会,目录封面拍卖品第1343号,成交价:57.5万美元

    绝代珍品之-民国十六年张作霖戎装像伍拾圆金币
    孙 浩
    古代中国金属制成的实质货币,只有铜钱一种。未尝以黄金铸币,皆按重量及成色行用,无所谓本位问题。清末西力东渐,通商问题在工业化开始后导发全球格局巨变,缺乏近代通货管理概念的旧制未与时俱进。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期,各世界大国纷纷采用金本位,白银成为一种商品;但在用银的中国,银价的涨落非同小可,影响物价的稳定。在贸易乃至于败战的赔款、对外的借贷上吃亏甚大。
    自铸金币之主张首见顺天府尹胡燏芬光绪二十一年(1895)《变法自强折》:“各省通商口岸,一律设局,自铸金银铜三品之钱。”其后倡议者有陈炽《通用金镑说》以及通政使司参议杨宜治、驻俄公使胡惟德等,但以藏金有限,习惯不合等为朝廷大臣非议如张之洞反对最力,仅试制丙午丁未大清库平一两金币两种,没有发行。此时国币基本单位的“圆两之争”虽无共识,但非改革不足以图存呼声未止。光绪三十一年(1905)天津造币总厂开工、宣统二年(1910)颁布《币制则例》订国币单位为“圆”的银本位制,迈出统一币制整齐圜法的第一步,并筹备预定次年先推行大清系列银铜币,惟尚未实施革命爆发无具体结果。
    民国成立后,新政府对币制改革愿望依旧热切,旋于三年颁布《国币条例》,虽钟情金本位但仍暂以银为本位。由于中国举债频繁,各国均金本位制,贸易外债及赔款均以金计,财政负担极重。随欧战爆发银涨金落,1916、19、20三年金条金币进口暴增。北洋政府曾尝试“洪宪纪元”(1916)拾圆、“民国八年”拾圆及贰拾圆金币等;但当局财力不足虽金价低落无力采购等种种原因,计划未卒实施。1919年11月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倡议金本位制,是历年各方建议采用金本位或金兑汇本位之最后一次。仅山东省在1926年制作少量拾圆、贰拾圆金币,皆未发行。
    然而存世有极罕见之“民国十六年”张作霖戎装像伍拾圆金币,早年泉谱未见记载。据笔者所知,有张像金币之说首见1954年出版之耿爱德《中国币图说汇考》页434:耿氏与他的朋友圈看过面额“贰拾圆”及“肆拾圆”的铜样,但从未见过金质的;未编号也无附图,仅描述正面为张作霖戎装无铭文,背嘉禾图案,直径分别为21及23毫米。书中未提到伍拾圆面额者。1971年6月美国加州Schulman的《耿爱德藏中国钱币》拍卖出现一枚张像伍拾圆金币(#1138),惟附图欠清晰也未说明出处,难以深入探讨。近年搜集文献资料及高清图片,再比对北洋时期金银币之图片,此旧时代中国钱币面额最大之伍拾圆金币,正面肖像形体较张作霖像银币上所用者小,外圈花饰借用袁八贰拾圆金币者;背面龙凤黼黻图使用十五年版龙凤壹角银币模冲,外圈花饰与正面同。该龙凤图冲头亦用于十五年版山东省造拾圆金币,确定是天津造币厂制作。伍拾圆金币采用龙凤图案也是有迹可循的,“大元帅旗”即有此图案。但此时金价已大涨,据张家骧《中华币制史》:金银比价在民八袁像金币时是1∶16.3466,至资料截止的1924年是1∶27.7352,上扬近1.7倍。也难怪伍拾圆的张像金币形体仅比贰拾圆的袁像金币略大(28.5∶26.7)。再对照十五年山东贰拾圆金币规格,一目了然。
    张作霖据守北京时以戎装肖像制作的银币有二种:(一)民国十五年版,正面上端刻“陆海军大元帅”;背面中心为“纪念”两字,嘉禾与旭日图案环绕,嘉禾形式与共和纪念币非常相似。(二)民国十六年版,肖像同前年度改置于正面,背面龙凤黻黼图案,上缘镌刻“纪念币”三字,龙凤图与十五年版贰角同。金币为戎装肖像,背面以十二章国徽及简徽,显然北洋政府对此设计非常满意,多款银币均以此为主景图案,深受藏家青睐。
    按张作霖(1897-1928),奉天(今辽宁省)海城县人,人称“张大帅”。清末民初军阀割据时代的传奇性人物,起于草莽受招抚入官军后深得长官赏识,扶摇直上掌握奉天省的军政大权。袁世凯称帝失败病死后,被继任之黎元洪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1918年被总统徐世昌任为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东北王,张作霖统治时期致力工业建设和资源开发。两次直奉战争中先败后胜。1926年张作霖逼退冯玉祥,以安国军总司令名义坐镇北京,控制了北洋政府,势力鼎盛时期奉军远达沪宁。1927年6月成立安国军政府,自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并将北京政府改为大元帅府。9月25日北洋政府公告制定“大元帅旗”,以五色旗为底,左上角白色正方形,内绣龙凤黼黻十二章图案。
    按龙凤黼黻图来自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北洋政府时期采用为国徽。但政府从未公告。其为鲁迅在民国元年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科长时拟定的,设计者为鲁迅、钱稻孙和许寿裳。图案和说明书于同年8月底呈教育总长范源濂,结果不详,但说明书刊次年《教育部编纂处月刊》。
    图案系采用古代的“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代表意义如下:“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取其文也;宗彝,取其孝也;藻,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取其养也;黼,取其断也;黻,取其辨也;美德之最,莫不赅备”。设计以图像取自汉朝石刻之嘉禾为中心,其后为黼(斧形),上之小圆圈代表粉米;黼下为黻(弓形),山结缕成篆文。正上方为日,左右分别系龙及华虫,各持宗彝,月置龙角火丽其身;华虫啄衔藻,其首戴星。另有嘉禾简徽,做笺纸之用,两者皆北洋政府时代中华民国的国徽。袁三壹圆银币背面即采用嘉禾图案。上海筹备造币厂之际,同时也征求新国币图案,经各界讨论决定建议采取国徽图案呈报政府,1923年3月,北京政府以总统教令公布采纳上海方面提案,即现存世之龙凤银币。因当时上海造币厂未能开工,故交由天津造币厂生产。或因帝王色彩浓厚没有量产。
    在南方之国民革命军日益壮大,1928年5月,奉军被北伐军击溃。6月2日,张作霖发表声明离开北京退守关外,其搭乘之列车在奉天郊区的皇姑屯(今沈阳市皇姑区与和平区交界处)遭日本关东军预埋之地雷爆炸身亡,距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尚未届满一年。
    金本位制固然是十九世纪的潮流,但当时国际金价相对稳定。中国却因长期闭关自守与国际脱轨致使金价低于外国。清盛世时东印度公司常以大量本洋换取黄金套利,后国内战乱频繁,甲午庚子连败后的巨额赔款,金银汇价的剧烈变动根本无力改革。清末民初,中国币制造成的紊乱是历史的现实,想以制作金币来解决诸多问题是水底捞月。存世壹圆银币金样有多种,基本上是主持币政者刻意为之如呈样、馈赠或供藏家,非为发行流通而制。
    张作霖像伍拾圆金币轶闻:1971年耿爱德藏品拍目介绍中,提到“一枚赠送后来担任意大利驻华公使齐亚诺伯爵(Count Ciano),现下落不明”。齐亚诺全名Galeazzo Ciano,此君大有来头,他是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罗马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通过外交部测验成为外交官,先后前往驻巴西、阿根廷等使馆供职。1930年婚后任驻上海总领事、31-32年间任驻华公使,一·二八事变时曾居中调停并在《淞沪停战协定》见证人中以“驻华意国代办使事伯爵”衔签署;另一位外交官罗斯(G. Ros)、知名中国钱币学者亦参与此事。1933年齐亚诺回国任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36年出任外交部长。齐亚诺长子在上海出生。在华期间其夫人埃达·墨索里尼(Edda Mussolini)与张学良传出绯闻。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去世,五天后出刊之《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有关报导还提及此事。茶余饭后的闲话或已淡出,但该枚伍拾圆金币能否再现江湖仍值得关注。至少,齐亚诺获赠张作霖像伍拾圆金币之说有脉络可循。目前来看,大帅金币均来自少帅。


    Lot 1723

    本拍品需办理特别竞买登记手续

    光绪二十九年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样币/PCGS SP63+

    估价(人民币):6,000,000-10,000,000

    成交价(人民币):23,000,000

    简介

    光绪二十九年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样币一枚,K-927a/LM-1,“入”两版,日本大阪造币局制模,北洋银元局试铸,泉界习称“户部一两”,是中国近代铸币史上尺寸最大的机制龙银;当时因清政府的“圆两之争”,币制悬而未定,最终并未发行,传世仅有少量样币,近代藏家将其与北洋一两、上海壹两并称“三两银”,得以庋藏方可晋阶高端藏家行列;样币以镜面版底精铸,模具雕刻极尽精美,钢模初打之下压力十足,内齿凌厉整饬,字口锋利劲拔,龙图头角饱满,鳞甲锋刃,制作拔萃超群;虽经岁月沉淀,币面呈深灰色包浆,但依然光泽充沛,浮现出的紫罗兰色瑰丽彩光,动人心弦,PCGS SP63+,目前为该公司“入”两版样币评级榜单亚军分
    评级编号:84570727
    光绪二十八年(1902),直隶总督袁世凯奏准在河北西窑洼护卫营址(天津大悲禅院旧址)设立造币厂,命名“北洋铸造银元总局”,并于该年底的12月15日正式开工。银元总局遵照袁世凯指令,开始筹备生产面值为一两的银币,同时委托日本正金银行代办模具事宜,经其洽询,模具的制作由大阪造币局承接。彼时该局建议将一两银币的尺寸比七钱二分加大一成,一则可防止新旧币的混淆,二则直径较大、坯饼较厚,流通时容易分辨优劣。北洋银元局采纳此建议制作了坯饼,经袁世凯批准后,试制了约六、七千枚成品,可惜因清政府仍在“圆”“两”之间举棋不定,未能修成正果。户部一两系列样币计有一两、五钱、二钱、一钱、五分五种面额,从目前发现的实物来看,一两样币绝大多数都被回炉改制,因而存世极为罕少,经PCGS评级获SP63+以上的完美好品仅有四枚。
    台北林宪璋先生在其新作《慢色》一书中写道:“户部一两难有顶级品。户部一两,北洋一两与广东七三镜面同为三级品,在数量与地位相近。惟广东,由于存世的喜敦镜面品相俱佳,均属臻品,所以原色顶级品相常见。反观户部一两,则是承袭了国内自制样币的一贯工艺缺陷,未使用品相是有,但顶级品相极稀,是比同厂铸造的北洋一两,还难寻顶级品相。诸多的人为因素,让户部一两的原色顶级品几乎绝迹。一般咸知,户部一两分“人”两与“入”两二版……,由于存世甚少,价格不菲,实不需要追求分版,能得一心仪之品足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够同时拥有户部一两、北洋一两、上海壹两这难得的“三两银”,才称得上是机制币收藏大家。时至今日,这一标准依然成立,想要集齐这三枚两制银币,具备经济实力的同时,还更需要机缘。


    Lot 1713

    丙午户部大清银币“中”字壹两样币/PCGS SP65+

    估价(人民币):1,500,000-3,000,000

    成交价(人民币):8,395,000

    简介

    1906年丙午户部大清银币“中”字壹两样币一枚,K-934/LM-16,户部天津造币总厂试铸,其时因“圆两之争”尘埃未定,仅试铸,未发行,存世稀少,历来被老一辈藏家奉为收藏进阶之关键品种;样币铸造工艺精湛,类镜面版底细腻光洁犹如绸缎,其上图文细致精美,边齿锋利;与此同时,样币边缘环状氧化,形成五光十色的悦目虹彩,与靓丽版底相得益彰,更富艺术感染力,作为集罕少品种与顶级品相于一身的中央系列龙洋珍品,其价值必将日益凸显,PCGS SP65+,目前为该公司评级纪录唯一亚军分,仅一枚冠军分高出此枚半分
    评级编号:85910877

    3_20220826200515745f9.jpg

    Lot 1819

    本拍品需办理特别竞买登记手续

    民国三年袁世凯侧面像壹圆银币样币/PCGS SP63

    估价(人民币):5,500,000-7,000,000

    成交价(人民币):6,555,000

    简介

    民国三年袁世凯侧面像壹圆银币样币一枚,俗称“七分脸”,K-643/LM-72,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意大利籍总雕刻师路易·乔治(Luigi Giorgi)刻模,未发行;样币系钢模初打,压印深峻,高边郭,内齿锋利,隆起之人像须发丝缕分明,嘉禾立体饱满,版底可见清晰版模线,银光强劲,保存状态极佳,PCGS SP63,目前为该公司评级纪录亚军分
    评级编号:28572838
    1914年2月,财政部公布《国币条例》定下银本位币制后,天津造币总厂即开始筹备新币,由意大利籍总雕刻师路易·乔治(Luigi Giorgi)操刀设计制模。乔治之前未见过袁世凯本人,乃以照片为样进行雕刻,完成后亲自携带样币赴京觐见。呈览时却发现所镂肖像与本人神采差异甚大,无法显示袁的强人形象而未受赞赏。重新雕刻后的肖像即“袁大头”流通银元上的侧面像,而原刻样币后被泉界习称为“袁像七分脸”,分“L.GIORGI”签字与无签字两种版式,存世数量皆十分稀少,为罕见的精制样币。—摘自孙浩编著《百年银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页126。


    Lot 2373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淮”二十文样币/PCGS SP64BN

    估价(人民币):1,800,000-3,000,000

    成交价(人民币):5,175,000

    简介

    1906年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淮”二十文样币一枚,CCC-272/CL-TK.21,清江浦铜元局仅量产了“阴淮”与“阳淮”十文铜币,二十文面值者目前虽已知四枚存世,但因缺乏史料佐证,业内研究推测认为,应属试样或短期搭造性质;在存世的四枚“淮”二十文当中,仅两枚品相可达完全未使用一级,拍品即其中之一,另枚则由著名收藏家孙鼎捐赠入藏上海博物馆,余二枚则为流通品相,故“淮”二十文铜币存世可谓稀若星凤,被列中国近代机制铜币十大名珍;拍品系钢模初打,底版无伤,图文压印饱满清晰,细节处无一不精,颇具样币风范;同时,此样币出身名门,传承有绪,在2018年4月香港SBP钱币拍卖会上,以50.4万美元的成交价,与同场拍品四川当三十水龙红铜样币并称拜伦·怀特(R.Byron White)集藏之“绝代双骄”,珍贵之至,PCGS SP64BN,目前为该公司此品种唯一入盒纪录
    评级编号:34984063
    来源:美国钱币收藏家拜伦·怀特(R.Byron White)、戴维·鲍尔斯(Q.David Bowers)家族递藏
    出版:1、《中华铜币研究第二篇·大清铜币》,页49,秋友晃著,日本中华铜币研究会,1975年
    2、《中国机制铜元目录》,页138,图TK.21,周沁园、李平文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
    纪录:2018年4月2、5日SBP公司香港“鲍尔斯家族集藏中国铜币”专场拍卖会,目录封底拍卖品第40201号,成交价:50.4万美元,与同场封面拍卖品四川当三十水龙红铜样币并列该场成交价冠军

    绝代珍品之-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淮”二十文
    孙 浩
    历来我国流通货币只有铸造之铜钱一种,无所谓主辅币之分,形成了所谓的“制钱”,既以个数计值又以含铜量为价值标准,故铜价上扬制钱即被私毁牟利造成钱荒。光绪二十六年(1900)粤督李鸿章为解钱荒,仿邻国外洋之辅币开铸铜元,“每百枚换一圆”背英文“ONE CENT”(一分),对银圆作价,此为铜元之始。新式铜币制作精美使用方便,受商民欢迎,官府获利甚丰,因此各省先后仿行。引进西方机器造币后传统方孔制钱也改用机制,这些新造没有秦汉以来中穿方孔的钱币,把“孔方兄”变成了历史名词。
    货币史上的奇葩-中国铜元
    然民众日常所需皆以“文”计价积习难改,面值随即改为“每元当制钱十文”背英文“TEN CASH”(十文)。辅币发行的原意是供小额交易之便,为生活必备之物,法定价值随主币价值而定,如今铜元对银圆没有固定比价对制钱却始终是十比一,名币成为实币就乱了套。又因各省所造之币成色重量参差,户部乃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颁布《整顿圜法章程》定铜元成色铜九五分配白铅(锌)五分或白铅四锡一,当二十文重四钱(14.8克)、当十文重二钱(7.4克)、当五文重一钱(3.7克)、当二文重四分。并规定各省局每日所造铜元以十成计算时,当十者五成、当五当二者各二成、当二十者一成。根据1913年冬财政部泉币司的调查,各厂发行总额近三百亿枚,其中当十铜元占百分之九十七八,当二十者不及百分之二,其余如当五当二等均不到千分之一。圜法虽有规范当二十铜元份额但行用范围不大,故实际制额甚低。少数仅试制而未发行,存世样币均极珍罕,其中,“户部丙午大清铜币淮二十文”为清代铜元的大名誉品。早期要一睹此广受泉界瞩目珍品的风采,只有赴上海博物馆展示间鉴赏知名藏家孙鼎所捐赠的。传闻美籍藏家拜伦·怀特(R. Byron White)另有一枚,惟数十年来仅止于口耳相传始终无能证实。据怀特自述,他是1967年对中国老钱币上的龙产生兴趣后开始收藏中国钱币。
    2017年底,风云际会得以在著名美国钱币家戴维·鲍尔斯(Q. David Bowers)珍藏中国铜币送评前先行鉴赏,此丙午大清铜币阳淮二十文竟在其中。当大名誉品上手时万分感慨,仿佛穿越时空倘佯在云深不知处。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擦身过。“过我手,即我有”,入盒后再也无此欣赏暨把玩的乐趣了。它的故事,先从清江铜元局说起。
    唯一非以省或行政区命名的铜元局
    清江浦本是河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城区,在明清时期海运及陆路交通发达以前是南北交通动脉大运河的重要枢纽。当时长江以北的繁华城镇,几乎都集中在运河沿线。“市井益稠,两岸居民达数万户”,太平天国战乱期间遭波及影响颇钜,清同治十一年(1872)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漕运和南北客运多数改走海路,这个曾因北方运河水量不足,清廷规定自此地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旅客都必须进行“南船北马”改变交通工具的清江浦,优势渐失。民国后天津至浦口(今南京北站)的津浦铁路通车后,规模急遽缩减,成为邻近地区的商品集散地。清江浦人口在乾隆四十年(1775)时曾超过50万人,此时已不足10万人。
    隋代开凿大运河后朝廷就在淮安设漕运专署,历代都视此为国家经济的命脉,由于内陆水运官粮及军粮的重要性,明代开始在淮安派置漕运总督掌管全国相关事务。下辖单位包括仓储、造船,其中规模最大的造船厂即在清江浦。
    光绪三十年(1904)三月,漕运总督陆元鼎以“江北清淮一带制钱缺乏,银价日减官民交困”为由,奏请在清江浦仁义洼运河北岸购地设局制造铜元。获准后所成立的是中国唯一以地方而非以省或行政区为名的造币厂。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月,“清江浦铜元局”正式开工。
    由于造币获利甚丰,各省竞相设局滥造,朝廷因而进行整顿,清江局奉旨裁撤,在三十二年(1906)七月底停办。据海关报告:开工第一年即由沪运来铜元坯3亿3900万枚,又运紫铜锭5059担(60.45公斤/担,合305.8吨,约可制4千万枚),该局日产量在1百万枚之谱。
    据现有文献,清江铜元局规模甚大,开办时向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订购二号印花机6台及十文铜元币模,后又增购供54台二号印花机用的必要零配件。由于伯明翰造币厂无此批机器的记录,可能有其他厂牌机器48台。据考查铜币大臣(官衔来自《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P. 874)陈璧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初八奏折,该厂有机器77台。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淮二十文
    中心“淮”阳刻之“大清铜币二十文”极为罕见,目前公开的仅知二枚,除上海博物馆收藏外,即传说中现已证实的这一枚。闻通货中也发现两枚,惜磕痕严重品相欠佳。
    清江铜元局生产流通的只有十文。资料上清江铜元局只有二号印花机一种,此型机器仅能压造20-28毫米的硬币,也就是十文铜元的大小。若压造二十文铜元则需要制造壹圆银币的四号印花机。经检视淮字二十文样币图片,并无压力不足的弱打现象。由地缘因素来推论,应在南京的江南造币厂或苏州的苏州铜元局试造。若以清江铜元中若干版式与江南造及江苏造铜元的相似度来看,以苏局可能性高。
    铜元大珍 名家递传
    鲍尔斯大名鼎鼎,擅长搜罗珍稀钱币,现年84岁,幼时即收集钱币,1953年还是学生的小伙子就涉足钱币买卖。他后来创业,经手过无数名家藏品的拍卖,亦致力钻研钱币相关的学术研究,发表币钞文章数千篇、出版著作超过五十本,除多次获奖外也是哈佛大学客座讲师,曾担任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美国财政部和美国造币厂的顾问;常出现电视台的艺文资讯节目,堪称美国近半世纪最著名的钱币商及收藏家之一。
    鲍尔斯收藏之丙午年造大清铜币淮二十文得自拜伦·怀特(R. Byron White),其来处尚待查考。怀特是位工程师,热衷历史及收集文物,据鲍尔斯透露,怀特兴趣广泛,“有次去拜访他时正忙于翻新一辆宾利(Bentley)”。他自各地币商、卖场及同好处搜罗中国钱币,收获颇丰。1991年怀特曾委托新加坡Spink-Taisei(斯宾克/泰星)拍卖藏品,但为金银币章及古钱,未见铜元;今获悉2006年过世前精品是让予好友鲍尔斯,近半世纪从未现身的珍稀中国铜元终于露面,了桩泉界公案。据载,1973年怀特曾赴香港、台湾及日本,拜访钱商并与同好交流;亦有与各国多位知名的藏家及学者往来,惜今多已作古难以查询。虽无法确知完整递传,但确定这枚回归的淮二十文是环游了世界一圈。
    后 记
    送评得PCGS SP64BN,存世品相最佳的一枚。装盒为大势所趋,优点是不易发生意外造成伤害,长期存放仍可保持原有状态,惟鉴赏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憾。近年来受大环境的影响及市场暴冲,收藏风气起伏不定在所难免,钱币圈也不例外。除非由博物馆永久收藏,私人藏品世代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大师级的整批集藏出现短期内应难再有,好品零星的重返市场则可期待。


    3_20220826121926605b9.jpg

    Lot 2558

    本拍品需办理特别竞买登记手续

    癸卯奉天省造光绪元宝满文“宝奉”版库平七钱二分银币/PCGS MS65

    估价(人民币):2,000,000-3,000,000

    成交价(人民币):4,945,000

    简介

    1903年癸卯奉天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一枚,Y-92.1/LM-482,满文“宝奉”版,存世数量远少于“奉宝”;银币为钢模初印,铸造极精美,正面字口峻拔,龙面鳞甲满打,底版完美无瑕,柔美粉光皎如秋月,其精美度目前绝无仅有,PCGS MS65,以高出第二名2分之优势,于PCGS评级榜单独占鳌头
    评级编号:31077951
    出版:《中国银圆谱》,页166,图1019,鲁昊、邵明泉、冷涛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
    《中国近代机制金银币目录》,页217,图482,林国明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
    光绪二十九年(1903),奉天当局利用奉天机器局现有设备,同时向德国和美国添购造币机器,重建新厂,并成立奉天制造银元总局,开铸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纪年银币。此年份银币依中央满文不同,可分为“宝奉”“奉宝”二种版别,其中“宝奉”版的存世数量远少于“奉宝”版。据资深人士对2011-2021年海内外公开拍卖的数据统计,近十年来,“宝奉”版出现的比率大约是“奉宝”版的三分之一,其中品相能达到完全未使用状态者屈指可数。2012年秋季,在香港地区举办的一场钱币拍卖会中,一枚品相为UNC的“宝奉”版七钱二分银币,以1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0万元)成交;2021年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会,一枚PCGS评分MS61的“宝奉”版七钱二分银币,则拍出了235.75万元高价,足见“宝奉”版MS级佳品的高度稀缺。

    Lot 1718

    宣统年造大清银币壹圆“$1”/PCGS MS66

    估价(人民币):1,600,000-3,000,000

    成交价(人民币):4,830,000

    简介

    宣统年造大清银币壹圆“$1”一枚,K-219/LM-24,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设计制模,1910年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铸造,小批量生产并未发行;拍品系钢模初打,高边郭,内齿锋利,图文深峻精美,缎面版底细腻无痕,满溢亮泽车轮原光,其品相于水龙系列银币堪称翘楚,PCGS MS66,目前以唯一最高分,独霸该公司评级纪录之榜首
    评级编号:86693697
    来源:美国钱币收藏家菲利普·马克特(Philip M.Markert)、海外陈氏家族(Chin Family)递藏
    纪录:1974年3月19-20日英国伦敦哈默·鲁克(Harmer Rooke)公司纽约“菲利普·马克特藏中国钱币及其他国家古代钱币”专场拍卖会,拍卖品第472号
    2011年8月22-24日SBP公司香港拍卖会,拍卖品第70085号
    菲利普·马克特(Philip M.Markert),美国人,1930至1949年间旅居中国,曾就职于上海孙仲源进出口贸易公司,也曾在广东生活。他是一位对中国钱币极其热衷的收藏家,大多数藏品于1930至1934年间,在京津地区购得。除钱币外,菲利普·马克特还收藏象牙、玉石等其他中国文物艺术品。


    Lot 2274

    本拍品需办理特别竞买登记手续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大字版库平一两/PCGS MS63

    估价(人民币):4,000,000-5,000,000

    成交价(人民币):4,715,000

    简介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库平一两一枚,Y-128.1/LM-181,大字版,短暂发行后收回,存世较小字版更为少见;拍品版模深峻,龙身高高跃出版面,字口平正凸立,制作精良,币面呈悦目香槟色包浆,银光充沛,品相极其难得,PCGS MS63
    评级编号:81157082
    光绪三十年八月(1904年9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在湖北试制一两银币获准。十二月初一(1905年1月6日),湖北银元局改名为银币局,开始制造新银币,模具由日本大阪造币厂制作。此俗称“湖北壹两”的银币,是中国最早在币面上铭文“大清银币”的,也是流通币中,除吉林“厂平壹两”外唯一的“两”制币。“湖北壹两”推行并不成功,失败原因主要是相异于原本通行的七钱二分银币形制,使用不便。其次,各地平法不一,仍然要相互折算才能通行。再说成色也是问题,英国驻汉口商务领事报告指出:因为成色只有87.7%,比同等重量的七钱二分银元含银量低,故不受商民欢迎。产量方面亦有不同说法,据宣统元年《东方杂志》第八期记载:“张之洞试铸库平一两银元数十万,分给湖南,退还未用;湖北本省,除发委员薪水外,均未行用,旋即停铸,仍铸七钱二分。”存世的“湖北壹两”银币,依正面中央铭文“大清银币”四字的大小,可分为大字、小字两版,以前者更为罕见。—摘自孙浩编著《百年银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页14。




    上一页:4月21-23日相聚南京全国钱币交流会 下一页:6枚珍贵银币!令藏家垂涎的珍品!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