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钱币史中,有一枚存世稀少,弥足珍贵的银币,其币面非大清龙图,也非袁、孙、蒋肖像,在近代银币中仅此一种。
那就是民国龙凤银币,细分有3种,分别是民国12年银元,和民国15年龙凤2角,1角银币。
龙凤通常象征着封建社会的神威与权力,它怎么会出现在民国的银币上呢?大清不是已经亡了吗?
业界有一传说(甚至有专著近代货币史的一位学者也说):
龙凤币是为民国12年(1923年)末代皇帝溥仪大婚之礼,专门为他打造的。
▲1922年12月1日溥仪大婚,乾清宫前
但是,众所周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就此诞生,末代皇帝溥仪随后退位。
过了十几年,民国还会为其专门铸造银币去祝贺他的大婚吗? 显然不靠谱!
但退位皇帝溥仪在之前的1923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十三),确实举行了与末代皇后婉容的结婚大礼。
这是因为,溥仪虽然退位,但在京城内还住在皇宫内,私下还有前清的遗老遗少拥戴为皇帝,结婚也按大婚操办。传言者疑此币是为其大婚之礼,可能是有龙(皇帝溥仪 )、凤(皇后婉容 )图的缘故。
▲婉容与溥仪
那么,这枚币是如何发起的喃?我们得先简单捋捋历史。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孙中山在12月下旬回国,17省代表每省1票,最终16票赞成1票,孙中山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历时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国。
2月13日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
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迁都北京。
8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曾指定3位教育部荐任科长:周树人(鲁迅)、许寿裳、钱稻孙研拟国徽图案,8月28日完成。
当时鲁迅先生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局第一科科长,许、钱两人均在教育部供职。
3人合作设计图样,钱稻孙画出图例,说明书由鲁迅执笔,1913年2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表。其图如下:
眼熟吗,这就是前面民国12年,15年银币中展示的龙凤图,此图被称做十二章图。
其中包含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粉米、黼、黻[fú fǔ]”。
这个十二章国徽图案的设计,展现出鲁迅先生除了是我们所熟知的文学家、思想家之外,还是一个具有非凡才华的平面设计师,赏鉴家。
袁世凯批准了这个图案。并将其作为民国政府的第一面国徽图。
北京鲁迅博物馆也收藏了一枚“十二章国徽图”铅模,铅模是天津造币厂雕模制作的。
“中华帝国”时袁世凯沿用国徽,直到1928年12月29日,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将原来悬挂的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十二章国徽才届时废止。
由于袁世凯背叛民国,妄冀帝制,舆论力主银币废用民国元年就开始采用的袁大头图案,民国政府决定从民国十二年(1923年)起改用“十二章国徽图”制版,铸造国币。
天津造币厂将龙凤图案进一步改进完善后,刻制成银币制模。其壹圆银币正面中间为“十二章图案”,上沿刻“中华民国十二年造”;背面两侧为嘉禾图,中间竖写“壹元”字样,这两字有大有小,故又分大字版和小字版两种。
该币试版出来后,终以该项图案是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的国徽图稿,以龙、凤为主体,难免有封建的帝王色彩。试铸新币后,并未被采用。
因试铸币的数量极少,更显珍贵。
政府试铸币也有流出。据史料称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时局纠纷,除天津总厂官方鼓铸外,各省私设鼓铸币厂,民间也有仿模私铸,因此,也才有当下存世的各种“龙凤银币”问世。
民国十二年天津造币厂仅铸造有壹圆大字版和小字版两种面值的银币。 至于前面展示的民国十五年的贰角、壹角龙凤图辅币,系民国十五年(1926年)军阀褚玉璞任直隶督军时,由天津造币厂铸行的银质辅币。
这两种小面额龙凤币的除币面沿用壹圆币的十二章龙凤图外,在面值币背的图案和文字布局与壹圆龙凤币略有不同。币有内、外两环。外环由边道长、短条内齿组成,内环圆点组成。圈内为嘉禾围绕面值文字。内外环之间上部携“中华民国十五年”,下部携“每五枚当一元”或“每十枚当一元”字样。三点和九点位铸有小圆点。
用60倍放大镜观察,币外环边道内齿由一长间隔一短齿组成,短齿非直线,系上阔下窄的实线,估计可能是币的暗记。
币图案并不因为尺寸小就粗燥,仍然精细美观。辅币据传当时多流通于北京、天津地区,现存世稀少,弥足珍贵。尤其是壹角辅币,求知不得,更加稀罕。
本文文中所列民国十二年壹圆龙凤币,壹角龙凤银币和贰角龙凤银币茗图,几何尺寸和重量均是笔者亲藏实测之物,爱不释手,视之为宝。现展示与泉友欣赏和品鉴,不甚感谢。